跳到主要內容區

超音波室

負責人:張烱心醫師

超音波室臨床服務項目

1.初級產科超音波檢查(需排時間,或於門診立即做)(妊娠週數大於14週)

2.高層次超音波檢查(Level II) (需預排時間)(妊娠週數大約21週)
   檢查簡介 & 初診須知 & 轉診須知單 & 排檢須知

3.早期產科超音波檢查(需排時間,或於門診立即做)(妊娠週數小於等於14週)

4.婦科超音波檢查(需排時間,或於門診立即做)

5.波形超音波檢查Flow Velocity Waveform(需排時間)

6. 4D立體超音波檢查(需排時間)

7.乳房超音波檢查(需排時間)
  排檢須知單&注意事項

8.胎兒超音波篩檢
  檢查簡介

 

婦產部超音波室發展沿革

成大醫院自1988年6月啟用至今已19年有餘。起初婦產科沒有超音波室,承蒙顧問謝豐舟教授、盧金成醫師鼎助,產房有一台Aloka SSD-650實時間與杜卜勒雙頻之超音波,門診也有一台Aloka SSD-620及一台Toshiba小超音波儀。服務病患,尚可應付。但教學與研究,稍嫌不足。至於超音波助理或技術員,則付之闕如。由於婦產科,尤其是產科,是365天24小時畫夜不分的行業,超音波機器也必須像”Seven-eleven”24小時開啟。則一個新生的醫學中心婦產科,實在沒有能力應付各種定時與不定時的疑難雜症。承蒙徐澄清院長特准,1990年本科正式成立超音波室,同時添購兩台彩色杜卜勒儀(Aloka SSD-680),附腹、腔與直腸三式彩色探頭,業務量大增。1993年蒙黃國恩院長全力支持,又添購立體超音波(Combison 530, Kretz)以及Tomtec立體超音波重組機,總算在教學及研究方面,稍具有國立大學醫學中心的規模。

婦產科超音波資料的電腦化,是時代所趨,也是迫於實際需要。但要如何設計合適的軟體,又合乎教學,服務之需要,又能具有研究的價值,則非易事。常規性的東西電腦化之後,就變成僵硬的東西,方便是優點,但可能從而缺乏前瞻性及研究的價值。設計若太不嚴密,那麼使用就不太容易;可以伸縮空間大,但實用性與便利性則減退。因此,一個軟體要不斷地試用、改良,才能符合教學、服務及研究的三大要求。1990年王琇麗小姐和張峰銘主任共同寫了Level II超音波結果之判斷,幫助尤大。1993年林鈺山醫師又設計了一個婦科超音波電腦報告軟體,總算完成了婦科及產科兩大方面超音波的基體。設計當然不簡單,但要不斷的修正,才是苦。另外,要推廣之前,必須有一段前瞻性的試用期,才能証實其實用價值,這些種種工作,都是需要耐心及耐性的。

成大婦產科超音波一開始就分婦科、產科、以及不孕科等方面,分別去努力開墾耕耘,這在台灣婦產科界也是少見。婦科超音波在周振陽、沈孟儒、許耿福、鄭雅敏、黃于芳醫師等努力下,在婦癌及子宮肌瘤與腺肌瘤的研究,分別有論文在Cancer,JCU,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等國外雜誌上發表。不孕科方面,在吳孟興、潘咸安醫師等耕耘下,也有論文陸續在Human Reproduction等國外雜誌上發表。產科方面在張峰銘、張炯心、游振祥醫師的努力,也陸續有些論文在國外發表。目前產科超音波累積了近萬筆的資料,每天由張炯心醫師檢查及品管,正在做最後的分析中。另外在3D方面,早期胚胎及胎兒的發育,也有令人歡欣鼓舞的發現,目前正在整理中……。

瀏覽數: